其实当时欧美家庭的电视装机量已经算是比较大了,但是足球赛事转播这个事情,本身在当时就是一块没人吃过的蛋糕。
技术当然是一方面的原因,比方说固定机位之类的影响观赛感受的基数,更重要的是:
一方面这东西如果不商业化,就没钱,没钱的事情资本是不干的,毕竟资本是无利不起早;
另外一个问题就是,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(谁投资多),最后蛋糕做出来了怎么分的问题。
1980-1990这十年,得益于彩电和电视转播技术的提升,市场和蛋糕在慢慢做大,但是也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,而是缓慢增长。
从1970到1990年这20年的收入占比只提升了15%,而在,电视转播收入占总收入占比直接从20%提升到35%,曼联只花了5年时间。
这对应提升的不仅仅是俱乐部的收入这么简单,甚至可以把俱乐部打造成一种”品牌“。
产业的上下游也因此可以得益,俱乐部的收入也不仅仅是门票,还有商业赞助,包含但不限于球衣胸前广告,球场冠名等。
而在1980到1995年代电视转播打造品牌和腾飞的年代,森林和维拉在哪里?
先说维拉,英超元年拿了个第二之后就一落千丈,94/95更是掉到了降级区。
另外一方面,球队所处的地区,人口和消费情况,也是支撑球队的重要支柱——事实上一直到现在,比赛日收入依然是中小型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另一个方面,伦敦作为英格兰乃至整个英国的政治、经济中心,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.......
接近9百万的人口涌入这一座城市,而且人均收入也高,这种情况下,看看枪手,球场票价提了多少次了?
上座率有低过吗?而且自有球场和球场周边的配套(饮食、住宿、旅游)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来源。
哪怕曼联再喝一整个赛季的七喜降级,球迷虽然会提前离场,但是并不会不买票进场。
看看土豪买的那些球队,要么是首都球队,要么是地区性地标球队,且人口不低,常规上座率不低的。
坦白说,只要曼联不破产清算降级到南北联赛开始,曼联最起码还有30年的挥霍成本可以玩。
即便破产,曼联现在的体量已经有一种“大而不能倒”的趋势了,要从此远离豪门?早着呢!只要梗依旧在,曼联依旧是足球流量上的明星。